新闻动态

NEWS INFORMATION

太极文化博大精深,浩若大海,本公司专注于功夫太极,致力于传播传统陈式太极造福于大众,带给大家养生、防身的功效。本文
化窗口选放经本公司鳞选的与上述内容相符的传统太极资讯。若本窗口分享的文章原创作者有异议,请及时联系我们,将相应处置。

太极VS现代搏击走向何方?

2020-05-20

      前两天马保国与业余搏击手王某的一场比武,再次以太极选手不堪一击收场,同样引起了网民的海量关注,这俨然是徐晓冬VS雷公太极的进一步延伸;两年前徐晓冬KO雷雷而爆红,产生了徐晓冬效应,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。虽然徐晓冬的手法跟武侠小说里借比武扬名并无二致,但徐晓冬在当前这个时点直击武术界造假的死穴,客观上掀开了武术界的黑幕,推动了武术界回归真实的反思和行动。对于怂恿马保国这样年迈老者上擂台的行为我们不敢苟同,但网民的高度关注说明人们期待有人能为国粹太极正名,再一次印证了太极身上承载了中国人强烈的情感,祈望太极能正本清源,不愧为中华民族文化之魂的盛誉。

      太极拳,从发明迄今不过三、四百年,相对于五千年以上的太极思维,还是一个年轻的拳种;太极拳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保家护院,当时是用于搏命的,讲究一招致敌,以弱胜强。民国时期,中国武术空前繁荣,那时的陈发科、杨露禅被各门派公认是最能打的太极。

      随着时代的变迁,中国进入法治社会,以往太极技击中有死有伤,因而成为禁区,政府禁止了用刀枪,也不准搞功夫,而将太极改为纯套路,即便有极少数人在努力传承太极拳的技击部分,也不得不在实战和伤亡之间寻找平衡点,技击逐渐势微。

      现在随着国家倡导传统文化复兴,武术迎来了又一个春天,但要恢复太极技击,岂是一两年的事。经过近百年的演变,太极成了无所不包的一个概念,这也符合太极博大精深、功能繁多的特点,但说到技击,却是要求精准、不拖泥带水的项目,所以,太极技击要从太极拳中分离出来,需要系统性地抽离。比如田金龙教授开发的三摇三摆就是把太极推手抽离出来,向竞技比赛这个方向发展,是一项成功的尝试。

      与其他现代搏击相比,太极拳及太极技击的培训尚处于商业化起步阶段,没有拳击、散打那些项目的成熟市场,没有优质的生源,没有现代搏击那样随处可见的正规场馆,缺乏专业训练的课程系统,缺乏优秀的教练。而且,搏击需要大量的实战训练,其他搏击项目都有护具,以便在实战训练中保护运动员,而太极技击有史以来都是徒手搏击,所以,难以进行实战训练而又不让运动员受伤,迄今国家的推手比赛规则都是试行的,实际推手比赛也不多。因此,太极技击要走向搏击项目还须完善相应的规则。

      诸如引进项目MMA和巴西柔术等,既要训练选手的搏击,又要强调对手在擂台上对抗的观赏性,这与太极技击中以往一击致命(破坏掉对手的平衡)的特点也有冲突。所以,太极技击即便从繁复的太极拳系统中成功地分离出来,还面临如何转化为跟其他搏击比赛一样具有观赏性的项目,还需要从业者共同努力探索。

      要把太极技击功能恢复,我们仍须回归到老祖宗发明的太极思维上来,可以借鉴现代搏击强调的力量、速度、耐力,更要学习实践太极的哲学思想,以退为进、借力打力,才有可能以弱胜强。

      其次,学会运用太极独有的螺旋曲线,虚实折叠,强化太极的以柔克刚、接化引发,太极典型的内家功夫,在未来的技击中必然有其独特的魅力。

      再则,运用太极清静无为的思想,注重练心,有感皆应,这在技击训练中能强化自己的技击意识,在实践中找到那个巧劲,一出手就能后发先至、做到四两拨千斤。

      太极技击的发展,还需要政府的扶持,也需要愿意弘扬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的赞助支持。按照我们之前的尝试,应用传统太极的功力训练和推手训练,年轻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在力量、体能、耐力上得到很大的提升,即可参加推手比赛并夺得奖牌,只要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,相信太极技击不久将会在现代搏击占一席之地!

咨询热线